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国家公祭日为什么定在12月13日

2025-09-30 17:40:18 来源:网易 用户:印影露 

国家公祭日为什么定在12月13日】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,缅怀历史、铭记教训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。2014年,中国正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”。这一日期的选择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现实意义的综合考量。

以下是对“国家公祭日为什么定在12月13日”的总结与分析:

一、历史背景

1937年12月13日,侵华日军攻占南京,随后进行了长达6周的暴行,造成约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遇害,史称“南京大屠杀”。这一事件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,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极其悲痛的记忆。

因此,选择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,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,它不仅是对遇难者的纪念,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与捍卫。

二、法律与政策依据

2014年2月27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,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这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、维护历史正义而采取的重要举措。

三、社会与文化意义

- 增强民族认同感:通过公祭活动,激发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。

- 警示后人:提醒人们铭记历史,珍惜和平,防止悲剧重演。

- 国际形象展示:向世界表明中国对历史负责的态度,推动国际社会正视历史问题。

四、时间选择的原因总结

项目 内容
历史事件发生时间 南京大屠杀开始于1937年12月13日
法律规定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为国家公祭日
纪念意义 纪念遇难者,警示后人
社会价值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维护历史正义
国际影响 展示中国对历史问题的严肃态度

五、结语

国家公祭日定在12月13日,不仅是因为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的开始,更因为它承载着民族的苦难与记忆。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,我们不仅是在追忆过去,更是在为未来守护和平与正义。这一制度的建立,体现了国家对历史的尊重、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责任担当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