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假释是什么意思

2025-10-09 19:05:53 来源:网易 用户:荀坚宜 

假释是什么意思】假释是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制度,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,在服刑一定时间后,如果表现良好、确有悔改表现,可以提前释放出狱,但仍在司法机关的监督下进行改造。假释不是“免刑”,而是对服刑人员的一种激励和再教育手段。

一、假释的基本概念

项目 内容
定义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,在服刑一定期限后,因表现良好,经法院批准提前释放,但仍需接受一定期限的考验和监管。
法律依据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八十一条、第八十二条等条款。
目的 鼓励罪犯积极改造,减少监狱负担,促进社会和谐。

二、假释的适用条件

条件 具体要求
服刑时间 一般须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(无期徒刑为十年以上)。
表现良好 在服刑期间遵守监规纪律,认真接受教育改造,确有悔改表现。
没有再犯罪危险 经评估认为其在假释后不会危害社会。
不得假释的情形 累犯、因故意杀人、强奸、抢劫、绑架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,不得假释。

三、假释的程序

1. 申请:由监狱提出建议,报请法院审核。

2. 审查:法院对假释申请进行审查,包括罪犯的表现、悔改情况等。

3. 裁定:法院决定是否准予假释,并确定考验期。

4. 监管:假释人员在考验期内由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监管。

四、假释的法律后果

项目 内容
考验期 一般为三年;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十年。
考验期内 若没有违反规定,考验期满即视为刑罚执行完毕。
违反规定 若在考验期内违反相关规定,可依法撤销假释,收监执行剩余刑期。

五、假释与减刑的区别

项目 假释 减刑
性质 提前释放,仍受监管 缩短刑期,继续服刑
目的 鼓励改造,减轻监狱压力 鼓励表现,缩短刑期
结果 刑罚未完全执行 刑期减少,仍需服刑

总结

假释是一种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,旨在通过给予符合条件的罪犯一定的自由,鼓励其积极改造,同时保障社会安全。它不仅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,也反映了司法实践中的灵活性与公正性。了解假释的相关知识,有助于公众更好地认识我国刑事司法体系的运行机制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