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诈骗未遂立案标准八种

2025-08-30 17:38:51 来源:网易 用户:国林滢 

诈骗未遂立案标准八种】在司法实践中,诈骗行为是否构成犯罪,不仅取决于是否实际取得财物,还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诈骗行为、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、是否已着手实施诈骗等密切相关。对于“诈骗未遂”的认定,不同地区和法院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,但通常会参考以下八种常见情形作为立案依据。

一、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及相关司法解释,诈骗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诈骗犯罪,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情形。虽然未实际骗取财物,但若符合特定条件,仍可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以下是常见的八种诈骗未遂可立案的标准:

1. 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为手段,骗取他人财物的意图明显

2. 已向被害人发送虚假信息或实施电话诈骗等行为

3. 已准备作案工具或制定诈骗计划

4. 已与被害人进行实质性接触并诱导其转账或交付财物

5. 诈骗金额较大,虽未得逞但情节严重

6. 多次实施诈骗行为,虽未成功但具有连续性

7. 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,吸引他人关注并诱导交易

8. 因被害人识破骗局或及时报警而未得逞

这些情形表明行为人已具备明显的诈骗故意,并已开始实施具体行为,因此即使未成功,也应依法立案侦查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序号 立案标准描述 法律依据/说明
1 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为手段,骗取他人财物的意图明显 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,客观上实施了欺骗行为
2 已向被害人发送虚假信息或实施电话诈骗等行为 包括短信、微信、电话等方式进行诈骗活动
3 已准备作案工具或制定诈骗计划 如购买假身份证、伪造文件、制作诈骗网站等
4 已与被害人进行实质性接触并诱导其转账或交付财物 比如通过聊天诱导对方打款或提供个人信息
5 诈骗金额较大,虽未得逞但情节严重 根据各地经济水平,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立案
6 多次实施诈骗行为,虽未成功但具有连续性 表明行为人具有持续违法倾向
7 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,吸引他人关注并诱导交易 如虚假投资平台、网络兼职诈骗等
8 因被害人识破骗局或及时报警而未得逞 虽未完成诈骗,但行为已构成犯罪预备或未遂

三、结语

诈骗未遂虽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,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。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,通常会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恶意、行为方式及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判断。因此,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,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提高警惕,避免成为诈骗行为的受害者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