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膏继晷读音

“焚膏继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“fén gāo jì guǐ”。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”其意思是指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,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,非常刻苦努力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匡衡的年轻人,他家境贫寒,买不起蜡烛。夜晚没有光亮,他就想尽办法克服困难。他发现邻居家灯火通明,于是便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,借着透过来的微弱光线读书。匡衡白天干活,晚上借光苦读,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人。他的精神正体现了“焚膏继晷”的内涵——不畏艰难,勤勉不懈。

现代启示

在当今社会,“焚膏继晷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工作中,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,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。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,那些能够坚持长期学习、不断进步的人往往更容易脱颖而出。例如,许多科学家、艺术家和企业家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,正是因为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。

同时,“焚膏继晷”也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的重要性。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,一旦流逝就无法挽回。因此,我们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,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去追求目标,实现自我价值。

总之,“焚膏继晷”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,更是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。它告诉我们: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,就一定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。